孩子情緒失控怎麼辦?親子天下與你分享孩子情緒行為問題處理3大技巧
情緒失控是孩子們成長必經之路,不要覺得孩子在無理取鬧,而是引導孩子面對情緒。
為什麼孩子容易情緒失控?四點原因解析
孩子情緒失控原因1:語言能力還未發展成熟
當寶寶無法用語言表達自己心中的想法或不開心時,就只能透過憤怒的表情,或者摔東西、抓人、咬人等肢體行為來表示自己的憤怒。
孩子情緒失控原因2:情緒控制能力尚未發展成熟
滿周歲到兩歲的寶寶情緒控管能力才來到初期階段,這時期寶寶其實還未有控制情緒的能力,也因為不了解自己為何會生氣,所以就會透過吼叫或哭鬧的方式來宣洩情緒
孩子情緒失控原因3:家庭缺乏安全感
當父母時常爭吵,還未滿一歲的寶寶都能感受到父母負面情緒,以及家庭不安定氛圍,當寶寶感受到不安或焦慮時,也會透過哭鬧、大叫或生氣來表達自己內心的不安。
孩子情緒失控原因4:社交能力不足
當寶寶很少接觸到家裡以外的人事物,甚至是很少到不同環境玩耍,也有可能在到新環境時大聲哭鬧,只要時常帶他們出們散步、偶爾到親子共享空間玩耍,時間久了他們也慢慢比較不會那麼怕生。
面對孩子情緒失控,三步驟讓孩子逐漸冷靜
有時候孩子情緒突然情緒失控,開始大哭大鬧,不停大吼大叫,這時候大人一定要先深呼吸,讓自己先冷靜下來,才能引導孩子慢慢走出失控的情緒,這裡分享三步驟讓孩子慢慢冷靜下來的方法:
孩子情緒行為問題處理第一步-讓孩子感受到被同理,引導他們說出自己的感受:
當孩子開始出現負面情緒,先不要馬上阻止他們哭鬧,可以先跟他們說:「你是不是在生氣,可以跟我說說你為何會生氣或不開心嗎?」透過對話一步一步引導他們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,過程中也可以運用小孩平時喜歡的布偶或玩具做為安撫工具,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情緒被大人接納後,就比較能冷靜下來。
孩子情緒行為問題處理第二步-陪伴孩子找到情緒的出口:
假設孩子還是停不住哭泣,這時候我們可以運用「溫和堅定的語氣」+「簡單的小指令」,比如:我陪你先去小城堡裡冷靜一下。讓孩子可以先稍微透過肢體運動稍微緩和一下自己的情緒,等他情緒漸漸冷靜後,就可以跟他分享平時能讓情緒冷靜下來的方法,像是快要發脾氣時,先深呼吸10 秒、到戶外走走透透氣、抱著自己心愛的娃娃等,讓孩子學會在不壓抑,且不傷愛自己與他人的情況下抒發情緒,過程中他們也能慢慢學會與負面情緒共處。
孩子情緒行為問題處理第三步-跟孩子分享下次可以如何表達負面情緒:
等孩子情緒已經恢復穩定,可以跟他們說:「剛剛你哭得好傷心,能不能跟我們說說你為何生氣或這麼難過,下次你可以試著表達出來,這樣我們就能陪著你一起面對那些不開心或生氣的事情哦。」接著可以給孩子擁抱與肯定,除了教他表達情緒外,同時也要肯定他會與我們分享自己的心情,讓他知道不管是開心、生氣或不快樂時,都可以安心地跟大人分享自己的情緒。
處理孩子情緒失控的五大NG行為
處理孩子情緒失控NG行為一:不接納孩子情緒
當小孩哭鬧時,爸媽回應:「爸爸媽媽真的很不喜歡你生氣或哭鬧」這樣的話語會讓小孩感受到情緒不被接納,漸漸地就不會把內心真實想法跟大人分享。
處理孩子情緒失控NG行為二:不哭就會得到獎勵
用物質來當作不哭的獎勵,這樣會讓孩子學會利用哭鬧來得到自己喜歡的東西,因此這點應該要避免,才不會讓孩子認為只要我哭哭就能得到獎賞的價值觀出現。
處理孩子情緒失控NG行為三:以冷戰應對
用冷戰的方式應對孩子發脾氣,這樣孩子的內心會很受傷,也感受到自己被忽略,時間久了親子之間會產生隔閡。
處理孩子情緒失控NG行為四:亂貼孩子標籤
別貼孩子標籤,當孩子在生氣時別用「你看你就是這麼愛哭愛生氣」的話語,這會在他們內心產生自我懷疑,也不相信自己有辦法整理好自己的思緒。
處理孩子情緒失控NG行為五:威脅孩子停止哭泣
用威脅的方式讓孩子停止哭泣,比如:「你再哭,就不要回家」孩子會覺得自己無法擁有負面情緒,也不敢表達自己的不開心與憤怒,內心可能會很焦慮,時間久了也可能對他人也可能產生不信任感。
「積極介入法」與「暫時隔離法」差異是什麼?為什麼專家都推「積極介入法」
根據美國國家心理衛生研究院做過的某一項研究中,讓我們了解「暫時隔離法」能有效使孩子配合或冷靜,不過時間並不持久,被父母「暫時隔離法」的孩子會比沒受「暫時隔離法」管教方法的孩子更容易唱反調或搗蛋。
「暫時隔離法」雖然能讓處在負面情緒的親子暫時冷靜下來,但卻不能解決問題,當父母對孩子鬧脾氣進行「暫時隔離法」,孩子通常需要獨自面對憤怒、焦慮這些可怕的情緒,同時也感受到自己不被父母接納,有被遺棄的感覺,長期下來孩子不但學不會接納與控制自己的負面情緒,還可能讓他們變本加厲地搗蛋。
「積極介入法」是具有包容性的溝通方法,這方式會讓孩子知道爸媽之所以會在身邊陪著他,就是為了要幫助他慢慢冷靜下來,不用擔心也無須焦慮,因為爸媽會陪著自己找到解決的方式。
因此許多親子教養專家也提倡,父母當應該要在孩子發脾氣或刻意唱反調時,給予他們適當的冷靜空間、陪在孩子身邊一起梳理負面情緒,等孩子情緒冷靜下來,也能多花時間和他們聊聊內在想法,讓他們知道擁有負面情緒並不可怕,只要用正確的方式接納這些情緒,這些好壞情緒都會成為自我成長的重要養分。
